危险,是很多人对工程车的印象。6月2日,黄椒路上一孩子手脚惨遭工程车碾压,让人不寒而栗。
虽然孩子经过治疗避免了截肢的噩梦,但这则新闻还是让大家再次见识了工程车的可怕。
“右侧视野盲区”是工程车事故原因中经常被提及的一项。大型工程车高度超过3米,这样的高度差在车头右侧便会出现一片视觉盲区。这是个顽疾,但并不是没有办法预防。临海头门港交警中队在辖区推行“工程车右侧感应雷达”,同时增加右转向报警蜂鸣器,弥补司机视野盲区缺陷。
走进头门港经济开发区,路面随处可见工程运输车辆,这些车辆承担着这个新兴经济开发区建设所需的物资运输。车来车往,交通安全问题自然不容懈怠。
但在这里,3个多月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涉及工程车右侧盲区的交通事故。
“在安装‘右侧感应雷达’等一系列工程车严管措施实施后,辖区工程运输车装载更合理,运输更规范。”头门港交警中队中队长李慧军说,交通事故的大幅下降有感应雷达的一份功劳。
如何平衡安全隐患和生产需要的关系,是头门港交警中队面临的一大难题。中队民警从小型车辆倒车雷达得到启发,历经数月技术攻关,终于研发出适合工程车的右侧感应雷达。
有物体靠近右侧车辆时,感应雷达以提示音以及更直观的距离显示提醒驾驶员注意车辆周围的情况,以便驾驶员及时作出停车等操作,解除了驾驶员右转弯和启动车辆时视野缺失的困扰。
初,头门港交警中队在辖区推行“工程车右侧感应雷达”的3个月里也遇到过管理困境。
“百利无一害的东西,但时间一久部分驾驶员开始动起小聪明,应付交警车辆备案要求,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将蜂鸣器关闭,摆脱嗡嗡声。”该中队工程车管理民警罗邦鑫介绍,中队立即将强化后续管理提上日程,及时避免了右侧感应雷达虚设的危机。
在日常车辆检查发现此现象后,中队立即召开工程运输企业安全会议,通报该行为,并根据积分制要求严格责任追究,作出相应处理,及时遏制乱象,并将路面右侧雷达检查常态化。
下阶段,该中队将集中企业、交管部门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落实,全面推进辖区工程运输车管理工作,努力创造工程运输车“台州样板”。